2024年5月7日 星期二

葉老師寫給小小音樂家的第667封信 --> 媽媽們要致力於結交「同溫層」的媽媽朋友

 葉老師文章- 媽媽們要致力於結交「同溫層」的媽媽朋友

  在音樂教育範疇,我幾乎沒看到針對「學音樂小孩的家長的"心理狀態"」的文字,幾乎看到的都是指責跟期望父母親 要在孩子練琴上要多付出心力
✅家長要盯孩子練琴
✅家長要用更多時間陪孩子練琴
✅家長要帶著孩子一起做時間管理
但我們更需要的是安慰跟同理,不是嗎?
  雖然以上的期望是沒有錯的,但我因為去年開始帶自家女兒練琴後,深感現代父母真的有非常多難處,以下是我想逐條列出的:
1️⃣父母自己就快累到併軌(台語):
  因為工作忙碌.夫妻分工.生活型態改變的關係,有時候不是孩子沒時間練琴,而是我們父母自己也因為工作奔忙,回家就累了,在工作上被職場人事物榨乾後,剩下最後一絲力氣,會選擇放過自己,而不是還盯孩子練琴看他臭臉。
2️⃣核心教養思想永遠建立不起來:
  因為資訊更發達關係,我們這一輩的家長,會同一時間眼入眼簾的是「一百種.一千種.一百萬種」教養孩子的模式,很殘酷的事自己的方式都尚未確立,就要接受那麼多「別人是怎麼帶孩子」的刺激,中心思想一直被牽動被挪移,長不出自己的核心價值。
3️⃣被網路視角迷惑:
  看到一張小朋友認真彈琴的照片,就直覺:哇!~別人小孩好乖好聰明好懂事都會乖乖練琴?我都想說,才看到一張照片,要如何知道她練琴背後有沒有鬼哭神嚎?賴皮耍賴?看到的跟實際上的本來就不一樣,沒有客觀去意識到「你看到的都不是真實情況」「我們所見的僅是冰山一小小角罷了」,你又會再一張又一張"錯覺"給迷惑。
4️⃣才藝項目太過琳瑯滿目:
  能學的.能玩的太多了啦!沾醬油學習法變成王道,什麼都碰一點.蘸一點,就會知道孩子真正的興趣。殊不知,碰一點蘸一點都會很有興趣,但一碰到難的麻煩的,通通都變成沒興趣了。因此「學習要多嘗試各種不同才藝」變成現今教育市場的王道,不能說不對,但照這種思想走,幾乎不會有真正有興趣的才藝(因為多數才藝學到兩年後必定會來個瓶頸跟挫折)。
5️⃣這個時代「耐心」這件事情好像變成一種不知變通的表現?
  耐心才是成就任何事情的唯一道路,但,我卻聽到超多家長說:「如果真的練的不開心,那不如就換一樣才藝;如果真的克服不了那就停下來比較好;我去上**課小朋友開心的不得了~」卻很少會聽到:「用**方法試試看!再堅持一下下!」
  於此,我分析以上五點,以下陳述就是呼應我的標題
❤️媽媽們要結交「同溫層」的媽媽朋友 
❤️媽媽們要結交「同溫層」的媽媽朋友 
❤️媽媽們要結交「同溫層」的媽媽朋友
這也是我常常對 新莊 小小音樂家音樂教室的家長講的話(特別是在演奏會場合)
▍同溫層媽媽朋友泛指▍:這群媽咪的小朋友都在學音樂,媽媽都在陪練.盯小孩練琴的路上,這群媽媽會分享的不會只有孩子"好"的一面,而是著實分享"真實"的陪練現場狀況。(有些父母很愛面子只會分享獎盃照孩子主動練琴照卻從不分享孩子真實練琴的狀況)
  真實的意思:就是有哭有笑有血有淚有辛酸有成就感這種百感交集的一切~。
  我鼓勵學琴的爸媽,要慎選你周邊的同溫層友人,大家能真實分享自己孩子面臨到的問題,然後大家互拍肩膀.互相擁抱.共同取暖,然後繼續往前走~
  而如果你身邊的媽媽朋友常常出現關鍵句是:
「幹嘛那麼辛苦啊!」
「我小孩根本不用叫就去練琴兩小時」(最好啦!)
「我們又去試上什麼什麼課小朋友超開心」
「哀呀!不要上就好!換一種才藝試試看!」
跟這種「非同溫層」朋友交談,絕對消磨你的心智.讓你懷疑自己所作所為~更讓你無法堅信自己正在走的路是什麼?
  教養方式千萬種,但辛苦堆疊孩子能力的父母也是有一群人,新莊區也越來越多,我們都會幫孩子選擇好的環境跟同儕,那怎麼自己接觸那些媽媽朋友不好好慎選呢?
  最後葉老師提醒是:加入的社群也很重要,有些社群的家長龍蛇雜雜處,東一句西一句,明就不認識妳也要聽他講什麼?根本就是自亂陣腳的行為,所以,不好的社群,也可以退!
🧘‍♀️讓自己保持內在平靜,不讓過多教養方針亂了自己的方寸,因此:
✔️同溫層媽媽朋友互相鼓舞取暖.
✔️遠離非同溫層的媽媽朋友.
✔️不好的社群退退退
✔️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就不要怕被冠上怪獸父母的稱號
是我給大家的四個建議。
  祝福我們的孩子,能夠在克服困難的路上"向下扎根向上生長",我們父母也能在陪伴孩子的路上擁有更多真切的酸甜苦辣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