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葉老師的話 - 聽芬貝爾大師的教學講座

  上個星期四葉老師整天不在教室,小朋友的課也請假了。學生就問:葉老師你去哪了?我說:我跟你們一樣”去上學”了啊!一個中班的學生笑了,並且說:”葉老師你為什麼要上學,你不是都在教我們彈琴嗎?”

  這次去參加的是芬貝爾大師的教材研習,這是小小音樂家音樂教室的鋼琴教材,因為寫教材的本尊來到台灣,其實在教學上,老師也是會遇到問題,但與學生截然不同的是,老師必須要學習自己找答案,因此放下學生,趕緊學習去!



  關於這套教材,我認為這是台灣鋼琴音樂教育一個很大的革新與突破。

  為什麼這麼說呢?

  過去的我們以及我們的上一代,用的教材叫做:拜爾、湯姆遜、徹爾尼,這些教材並沒有不好,但是它就是”過去的教材”以及”過去的教學法”了。但是過去的教材真正適用在現代的學生身上嗎?不見得。應該說,不合用!現代的孩子與十年前的孩子已經不同了,現在的家長以及家長面對教育的方式更不一樣。

  現代的孩子接受的資訊已越來越發達,接受的誘惑也越來越多,好玩的事情也更多。因此學習一樣才藝,除了技巧的磨練和基本功的學習,音樂學習是否讓孩子覺得”有趣”變的更重要。怎麼樣會讓學生覺得有趣?絕對與教材編撰是否能夠與孩子生活碰到的人事物有所連結。比方說:氣球的上升可以與手腕的落抬有所關聯,同樣是教導手腕放鬆,過去的教學法只告訴孩子:手抬起來!手抬起來!不抬起來老師要拿筆敲下去囉!芬貝爾的教材就利用氣球的上升讓孩子用”意象”體會手的放鬆和抬起,諸如此類的例子,他主張音樂應該要與”圖像”做結合,讓這個教材變的生動有趣,並且朝著正確的方向走∼

  再來,還有一個重點是,芬貝爾(Faber)強調,你的教學必須要能夠容許彈性空間,還要能夠讓孩子在音樂裡投注於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很重要,因此我認為,他要講的是:老師必須要改變自己的教學法,而不是過去的老師說一,學生就傻傻照做,古板不化,其實這樣的老師,也容易被淘汰。這個前提也在於老師的用心程度,不應該遵循過去的教法而不做改變,其實這也和老師選用的教材有關,不是說芬貝爾的教材就是最好,重要的觀念是:老師如果還在用20年前的教材,請問,這樣的教學法有進步嗎?做為必須要創新做嘗試,教學生動也可以兼顧到技巧,只是你在詮釋技巧的方式變的更生動,更有豐富的意象罷了!

  在這場教學研習中,看到許多影片,這些影片都是來自芬貝爾的太太Nancy在教導自己學生的影片,我們大概可以了解為什麼這些學生在上Nancy的課可以這麼開心了,因為Nancy非常用心的看每一個孩子的不同,並且給予最好的幫助和教育,我想,這令我動容,動容的原因是,我們已經是學生的老師了,但我發現還有上面更好的老師,他投注於一生的熱情在鋼琴教育這塊,讓我們看到我們的model,芬貝爾夫婦真的是偉大的教育家∼

  有時候我在想,我可以明確的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學音樂,但我總覺得沒有辦法用一個非常合理化的理由說服我自己:為什麼我的學生要學音樂?

  在芬貝爾的這場演講中,我聽到了我找尋許久的答案:那就是藉由音樂,給她們該年齡她們需要的東西。

  那孩子到底需要的是什麼呢?

  芬貝爾說:

 入門的階段(4-6歳)她們需要的就是∼好玩的氣氛(fun)這個階段如果他可以藉由音樂啟發她們的玩心跟好奇心就成功了,但這個好玩 是朝向一個目的性走(正確的基本功)

 而(7-13歳)她們需要的就是能力的建立(abilty)而這階段的孩子已經可以辨認自己彈的是好是壞,因此強化她們彈奏的技巧以及 給予她們自信心是這個階段首要的任務

 而(13-20歳)她們需要的是”自我認知”的建立這個時期的孩子,他要開始知道自己對於什麼事情可以做的最好,什麼事情是他 願意投注大量時間和大量熱情,因此讓孩子知道自己能做什麼,並且在同儕之間 能夠藉由這項才能獲得掌聲是很重要的!

  這是我目前聽到並且消化的,或許我也還需要花一些時間去體會這之間的道理,但我想我已有一個粗略的概念了∼

-------------------------

  這次芬貝爾大師的講座,他帶進一些新的教材,讓我覺得很新鮮,因此我們教室也引進了新的教材,在每一個級數裡頭,他都有”Christmas(聖誕歌曲)”、Classics(古典名曲)、Popular(流行名曲)、Jazz&Blues(爵士與藍調)、Rock&Roll(搖滾曲目),很高興他把這些曲目融合我們的級數,就算是初級的學生也可以接觸多元風格的歌曲,我認為這是一大創舉,在未來的日子中,葉老師我會推動這些曲目,讓這裡每個學生有機會接觸多元風格,提升學生對於每一種樂曲風格的認識!

  另外我看到了芬貝爾先生將改版原本我們使用的教材,有些人會覺得麻煩,又要重新適應新的版本,但我認為,他都已經是大師級的教育家了,他還會不斷的修正自己的教學內容,不會數十年如一日停滯在那裡,因此我對於這樣的行為,深感敬佩!

  最後,有許多我的朋友,也是老師,來參與這場講座,真開心我們大家可以一起進步,但這場演講更提醒了我們:大師引進門.修行在個人∼上課聽演講,得到當下的悸動,我深信這樣的過程絕對是好的,但還是必須透過老師自己在課堂中”願意做改變”、”持續改變”才會有用,大師只告訴我們一個大概,其他必須要靠老師自己去琢磨和發想!

  謝謝芬貝爾的師和他的太太Nancy,我很開心上星期四可以上學∼!

-

2011年10月1日 星期六

葉老師的話 - 不要太急!

  一直以來我們碰到非常多家長,對於孩子表現出來的”成果”非常猴急。

  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所有人都在追趕,所有人都在超前。但是今天你在趕的不是你自己事業的成果,而是你孩子學習的成果,你是大人也許你可以ㄍ一ㄥ,孩子卻不一定喔...



  曾經碰到一個家長A帶他大班的孩子上一堂課,然後告訴我:不知道要不要讓孩子學音樂,因為我的孩子都不會主動練習,而且還很被動。

  我回答他:請問孩子知道什麼叫做練習嗎?孩子有感受每天練習是什麼樣的狀態嗎?孩子知道什麼時間要練習嗎?你有陪伴他練習嗎?

  這位媽咪告訴我:沒有,我只知道他都沒有練習,叫他去他還不去!

  我又回答:光憑一張嘴巴每一個家長都會,但是你有沒有好好的跟孩子溝通他該如何把他的作息加入練琴這件事情,孩子對於練琴根本連”習慣”都尚未養成,你也不陪他練習在旁邊鼓勵他,只在一旁動嘴罵孩子,其實原本孩子並非沒興趣,而是大人扼殺孩子的興趣還不知道!要讓孩子固定練琴不光是心理一直”急”而是必須透過具體的行動讓孩子真正了解”練琴”一事是每周五天需要做的事情,然後在練琴過程還必須讓孩子感覺愉悅而非一種滿足家長虛榮心的工具。

  又曾經碰過一個家長B跟我說,我們隔壁鄰居中班就學小提琴,葉老師你為什麼不給我孩子學小提琴,還叫我孩子學鐘琴,這樣跟鄰居小孩比我小孩整個矮人一截。

  我回答他:每一個音樂教室或者老師對於孩子學習上的做法不同,我們這一間音樂教室,希望孩子能夠在一個”對”的時間點做”對”的學習,不因為個人利益而勉強孩子做他能力所無法勝任之事,對一個中班學生學生來說,有少部分的孩子小肌肉發展比較快,他能夠學小提琴鋼琴是沒有問題的,但對於大部分孩子來說,中班的孩子小肌肉發展仍然處於尚未成熟的階段,小提琴的學習仰賴音感.節奏的敏銳度,還有大小肌肉的靈活運用,如果這些技能都沒有養成好,學小提琴只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有時候看到別人好的演奏跟自己的孩子實際去學習,是有很大的落差∼而我們音樂教室,會把這個落差先想好,不讓孩子冒這樣大的風險!

  又曾經碰到許多”媽媽”告訴我:爸爸(出錢者)問孩子怎麼學那麼久才學這麼一點點,是不是老師有問題,還是你(媽媽)沒有好好盯緊小孩?

  面對出錢者這樣的質疑,我必須要說,其實出錢者並非陪伴學習者,說這樣的話真的是不夠客觀。但其實我真的要呼籲很多媽媽,要”隨時”在爸爸面前講孩子好的地方,而且要把具體的事項講給爸爸聽。比方說:今天孩子鐘琴課已經學會敲哪一首歌,然後常常請小孩表演給爸爸看,因為有時候爸爸不是因為很難滿足,而是他並不了解孩子學習的狀況,才會講這些”風涼話”。有時候讓爸爸陪孩子來上課,也可以適時讓爸爸知道孩子在學習上究竟有什麼困難,所以好好的讓”爸爸(出錢者)”知道孩子是很棒的,也是媽媽的智慧呀!

  很多時候一個家庭爸媽觀念是不一的,但我覺得重要的是,在學習上,父母雙方都盡量能夠參與到,有時候爸爸因為事業很忙,根本沒空理會小孩,媽媽參與孩子學習中的全部,然後爸爸什麼都沒看到只會一直急,而媽媽來自爸爸的壓力卻非常大,我覺得其實還是有很多方式可以讓爸爸知道,像是把表演的DVD給爸爸看,或者你親自錄一些孩子練習的影片,或者請孩子跟爸爸主動講上課的情況,讓孩子告訴爸爸學習上哪裡有困難,這都有助於讓雙方都能夠參與到學習。

  家長表現出”急”的狀態絕對讓孩子學習大打折扣,孩子基本功都還很不穩,姿勢也不對,急著趕進度真的顧不了那麼多,尤其是前段的音樂學習,孩子心智年齡都不成熟,急到後來最受傷的就是小朋友。

  如何解決”急”的問題,就是我上述說明的兩點

(1)雙方家長面對孩子的學習同調
(2)觀念的正確

  希望每一個孩子和爸爸媽媽配合老師的做法,用功快樂的學習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