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8日 星期日

葉老師寫給小小音樂家的第716封信 --> 不使用「小小神童」音樂教育法 #小小神童的內幕分析

 葉老師文章- 不使用「小小神童」音樂教育法 #小小神童的內幕分析

  這邊來定義「小小神童」=年紀小小,甚至是幼兒園,就彈出超精湛的高難度曲子(比賽),肢體動作"排演"的非常厲害彷彿神童般,然後獲得好多比賽的殊榮。
  我在小小音樂家這十幾年,好幾次有家長拿著「五.六歲小小朋友音樂比賽 超級精湛的表演影片」給我看,家長問我:「葉盈老師,我的小孩可以這樣嗎?你可以這樣教我的小孩嗎?感覺好強!給親戚看超有面子的!」。
  這種「小小神童」比賽教育法, 新莊 小小音樂家音樂教室完全不採用。
----
⬇️以下分析原因 & 實際內幕
1.通常「小小神童」他們的學習策略是是花一年的時間,就只學要拿去比賽的1-2首曲子狂磨練,就拿這1.2首曲子去比台灣(國際)各大比賽。
2.這些「小小神童」有八成「就只會彈這一兩首歌曲」,如果我拿
程度比這一兩首比賽曲還低(低很多)的曲子給他們視譜,基本上是不會彈的。
3.「小小神童」實際上音樂程度八成是很差的,甚至是超簡單的五線譜、拍子,他們都還要想超久。
4.「小小神童」的家長根本不在意老師「上課內容」是什麼?這群家長只在意「老師我們下一場比賽要去比哪一個?」。
5.「小小神童」的家長是非常的「現實」的,如果某次小孩比賽成績不如預期,這個老師是「會被fired掉」的。如果老師希望孩子"先暫停比賽要先累積先程度先改一些壞習慣",家長其實是不贊同(嘴巴不見得會說),因為「胃口被養壞.養大」
6.「小小神童」八成非常驕傲且自大的,(連同他們的家長)都有強大的優越感&別人都是弱者,他們覺得你還在彈芬貝爾拜爾徹爾尼,我早就卡巴列夫斯基哈查都量了!
(殊不知,我拿芬貝爾第一集給他們看,拜爾他們根本還不會看譜?😆
7.「小小神童」堆疊的是那首「神曲」的肌肉記憶,如果沒那個肌肉記憶,可說是根本不會彈鋼琴吧!
8.「小小神童」並不是喜歡鋼琴,喜歡音樂,他喜歡的其實是「喜歡上比賽得獎盃的虛榮感」。
9.「小小神童」學音樂不是為了紓壓自娛,是為了得獎,更是為了滿足我媽我爸的虛榮心。
10.「小小神童」一堂課的鐘點費,是1500-3500之間。快到比賽的時候,嘿嘿一個禮拜要上三次課,甚至每天都要去喔!家長還會有各種pua,情勒第一名爸媽。我一週花快一萬塊讓你上課,你沒得名就太對不起你爸你媽了。
  再次我要申明:葉老師我不反對比賽.也不反對磨練,很多比賽機構的主理人都是我好朋友,還有很多用這種方式教學生的老師也都是我好朋友。「比賽」這個"產品",本來就是看使用者怎麼用它,當清楚「比賽」的價值,比賽便能幫助親師生三方。
  題外話的比喻,就有點類似「名牌服飾」,如果我們懂名牌的價值,我們需要的時候用它來妝點,那就是為我們整體價值加分,但如果只是因為不知怎麼穿衣服或者虛榮心的無底洞作祟,沒有名牌就渾身不對勁,就像老師沒有端出更大型的比賽給家長就覺得學音樂沒路用,那想必變成名牌在壓人,並無法凸顯名牌給人的加分,反而是大大扣分。
  但每個人都有自己教學的中心思想,而我覺得更重要的其實是「音樂程度的累積」,如果小朋友學習音樂有10年,10年都用這樣的「小小神童」培養法,基本上音樂程度是「沒有累積」,因為光是在硬K那些比賽曲目,滿足那群爸媽的虛榮心,就不夠時間了!
  其實小小音樂家音樂教室學生也滿多孩子都有去比賽的,學到一定時間去比賽,可以給予不同的舞台跟試煉,但就是占學習歷程中的2-3年,嘗過比賽得獎滋味,之後還是會回歸的程度累積跟學自己喜歡的歌曲。
  文末還是講一句結語:
「喜歡音樂本身,跟喜歡得獎的感覺,終究是兩回事啊!大家還是要搞清楚不要混為一談啊!」
(備註:我說的是八成以上,不是全部的小小神童都這樣,如果妳學生或者孩子是小小神童但基本程度很好,那就不在我說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