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28日 星期四

葉老師寫給小小音樂家的第186封信 - 【如果大人已有定見,就不要還問小孩:好不好? 要不要?】

  這是我們大人常犯的錯誤,那就是"真主意假商量"。 那就是明明我們身為家長老師對於某件事情已經有既定的計畫跟想法, 而且你也確定你要這麼做了, 但我們卻還在問小孩"好不好?要不要?" 當孩子說了:"不要"或者"不想"的時候, 父母就說:"不准!就是這樣"。 孩子說:"可是你問我好不好的阿!"



  舉個例子:爸媽在安排孩子平日的行程中,已經決議要讓孩子要上一三五的美語,爸媽卻又以真主意假商量又問了小孩一次:"我們要上一三五的英文還是二四六的英文?當小孩回答二四六不如你的預期家長又火上加火"

   我常常聽到親子這間.師生之間有這樣的溝通障礙,孩子如果沒得選擇請不該在問話中還出現"好不好?""要不要"等字眼我要陳述的重點是,如果你覺得你安排的行程,在現實狀況是難以動搖的時候,而且由不得孩子選擇的時候,我的建議是:"不要給孩子好像又有選擇的空間,就直接給予肯定句"。 

  如果以上述英文課的例子,我會以理直氣平的方式直接跟孩子說:"因為二四六的英文課,二四是整天,周六我們又常常出遊,時間真的不允許,所以只能選一三五的英文課。   雖然孩子不見得能夠第一時間接受家長為他安排的選項,但至少,家長有好好跟我解釋過,而且孩子並沒有在中間有被"耍"的感覺,真主意假商量,對孩子而言某種程度真得是無意的"耍弄"。

   如果我真的要讓孩子選擇,我在話語中會直接跟他說,老師有三個選項,你自己挑選,這三個選項,是我通通可接受的選項,這時候他回答哪一個我都會完全的尊重,完全的以孩子的意見為主。

   如果我決定讓孩子選擇,當他決定的選項不如我預期,我會坦然.歡喜接受。所以我認為身為教育者.養育者,我們都必須要好好先在我們心中跟自己溝通:"這件事情,我要當主導者,還是這件事情是可以讓孩子決定的?" 所以學鋼琴也是一樣,對我來說,練習鋼琴是無法撼動的大原則,所以我告訴孩子這是一定要做得事情,但什麼時候練琴,練多少,我會把大原則跟孩子說清楚,其它我會尊重家長跟孩子共同討論出來的選擇。 

  我希望教育者跟被教育者之間的溝通,能夠是和諧的,是沒有矛盾的,是理直氣平的,所以,教育者都要再和孩子溝通前先跟自己溝通好到底這件事情能否讓被教育者有轉圜跟選擇的餘地跟空間,有的話,就欣然接受他們的選擇,沒有的話,就好好的告訴他們原因。 

  這篇文章,是長久以來,一直想寫的文章,希望大家閱讀過後,對親子之間的溝通能夠越趨無礙(這是孩子不管到哪個年齡都適用的原則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