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8日 星期日

葉老師寫給小小音樂家的第730封信 --> 2025教師節文章-開一間只有葉盈老師能開的音樂教室

 2025教師節文章-開一間只有葉盈老師能開的音樂教室

Ⓗⓐⓟⓟⓨ ⓣⓔⓐⓒⓗⓔⓡ'ⓢ ⓓⓐⓨ!
  16年前,我選擇「創 小小音樂家音樂教室」,選擇不僅是立場的表達,往往反映的是我們成長的經驗跟背景。
  因為我中學念的中學給我們教育的使命就是「成為一個能自我領導的人」&「每個人都有亮點,找到自己最獨特的地方,然後用這個獨特之處去關懷社會」,剛好我唸的是「音樂」,於是我當時決定「創業,做出屬於自己獨特風格的音樂教室」。
  倒不是說「開音樂教室沒有人做過」(音樂教室台灣街頭巷尾到處都是阿),而是「我把自己認為最理想的音樂教育模式,變成一個事業,一個系統性架構,讓更多我們的徒子徒孫能在這裡,快樂又充實的度過童年的音樂學習」。
  這樣的使命,若我受雇於他人.抑或是在國民教育體制,是完全行不通的,可能每天被告1999 ,成為名副其實的異類,於是決心把 新莊 小小音樂家音樂教室做出「獨特性」。
  這十六年,我有實踐讓小小音樂家 #獨特,讓我這邊娓娓道來。
1.學生跟家長一進小小音樂家,看不到任何「比賽獎盃」&「檢定證書」,這倒不是我們學生都沒有這些成績,而是我不是用這些冠冕堂皇的表象吸引家長。
2.那我何德何能吸引這麼多「高質感」的家長?
➡️是一篇又一篇打動人心&又真真切切的文字內容
到現在2025完全還是沒假手AI,我的文章會說話,文章自帶行銷功能,即使寫長篇,還是有家長仔細研讀。
3.一年辦兩場音樂會的文化
這個文化持續16年,除了疫情跟生小孩有停擺,不然紮實這樣十六年,好累卻也成為一種獨特。
4.音樂會還分成四個階段
「啟蒙級」「初階」「中階」「高階」,讓學音樂莘莘學子有目標.有願景。
5.把小孩帶到自然表演
草地音樂會辦了兩次,叫好又叫座,顛覆傳統思維。
6.親子聯彈音樂會
親子聯彈這項目不特殊,到處都有,但葉老師做的「是純親子聯彈音樂會」「結合好玩的企劃」,並不是在一場音樂會,偶爾穿插一兩個親子聯彈,而是這場音樂會--全部都是親子聯彈。
7.沒禮貌的家長out出小小音樂家的文化
在台灣,教育就像服務業一般,現在還慘到淪落成客服人員,師-道-盪-存,小孩沒禮貌就算了,我有碰到超機車.超沒禮貌.超兇悍的家長,更可惡的是有些家長表面很客氣,還祭出好處反向的情勒我,骨子裡把我跟老師當她員工,就是要老師服從他,(我有讀心術,我很容易看穿本質,所以看得出這種人的"可惡"),沒問題,「此風不可長」我不跟這些人費盡口舌浪費時間,直接踢出~。即使在執行案例的當下有多麼冷酷無情,但我知道我要保護誰?保護那些事情。(延續第八點)
8.教室老師無需跟這種沒禮貌之人費盡口舌.純粹可好好教學
我不會讓老師處理太多跟教學以外的麻煩事,也無須彆曲面對這些無理的家長,因此,我們教室老師只需要把課上好,把課務溝通好就好,無須為這種事情感到委屈,完全能夠捍衛好教學品質,我保護教室老師,他的教學自然提升,也是我的獨特之處。
9.成立<音樂教室"經營"社團>
台灣的音樂教育,真的很多很委屈的老師,堅持自己的理念.卻落的自己沒有市場價值,有自己的想法,卻沒有商業頭腦,如何在商業跟自我實踐中,兩者是同一條共好共榮的河流而非兩條毫無相關的平行線?於是我致力於,專注講"經營"教室的大小觀念,台灣這麼多人講教學.講教材,卻要知道,人是英雄但錢是膽,沒有財務跟經營相關知識跟底,我們無法實踐更高更遠的音樂教育使命,目前在台灣,前無古人,後會不會有來者難說,因為我們要<無藏><無私>,這在心態上,要能跟自己溝通到位,而多數人即使有料也不願意說。
10.個人的特質
葉盈老師每天累得要死,情緒勞動也超爆多,但看起來卻不至滄桑事故,還保持得有點"天",可能就是在即使或在<入世> 心裡卻流動於<出世>,這樣悠遊於入世跟出世,覺得也是某種程度的<獨特>。
\
  「開一間只有我能開的音樂教室」、「做一件只有我能夠成就的事情」是多麼需要勇氣
  也要背負很多,別人對我的負面觀感,就像上面第七點,我會請人out,我就被好多人說"跩爆了",還說我因為不缺錢.不缺學生,ㄟ~真的是把我想得太淺了。
  在這些「並非不會懷疑」但卻又「堅忍不拔的執行下去」的日子,所以我才說,要做出獨特沒那麼簡單,要勇敢.要耐得住.腦筋要夠清楚。
  這就是做一個老師,最大的價值,不只是傳道.授業.解惑,
我們用一輩子「相信的價值」傳遞給更多台灣的後代。
  屬於我的節日,屬於台灣所有老師的節日:
教師節快樂
𝓗𝓪𝓹𝓹𝔂 𝓽𝓮𝓪𝓬𝓱𝓮𝓻'𝓼 𝓭𝓪𝔂!
教育不是服務業/更不是客服人員(最後一句是時代的心聲吧)。






2025年9月26日 星期五

葉老師寫給小小音樂家的第729封信 --> 一開始就建立稍微"悲觀"的認知,反倒能夠在長遠的音樂生涯中永保好心態

 ▎一開始就建立稍微"悲觀"的認知,反倒能夠在長遠的音樂生涯中永保好心態 ▎

  一開始我在建立家長學音樂觀念,會稍微「悲觀」的把一些「可能發生的狀態」,讓家長預先知道,當發生的時候,就會回想到葉盈老師曾說過的:
「總會碰到一些顛簸又跌宕起伏的狀況」
「大家都會碰到,所以我也不孤單」
這樣<預先清楚狀況>會減少情緒的衝擊。
  這兩張圖,是我們花一點時間設計出來的:
<我們對於彈琴的期待>&<彈琴實際上的狀況>
  通常家長會先入為主覺得 小朋友學音樂:
1.本來就會主動練琴
2.喜歡鋼琴就不會遇到瓶頸
3.彈琴都乖乖坐在那邊彈,不會鬼吼鬼叫.不會分心.不會抱怨
  但實際狀況如同我圖示:
1.懷疑(小孩練個琴東倒西歪鬼吼鬼叫,這樣還要繼續讓他學嗎?)
2.迷失(比我女兒晚學的同學,學的還更快,是我女兒沒天份嗎?)
3.掙扎(課業壓力大,還要繼續學琴嗎?小孩練琴都要催,還要繼續學琴嗎?)
  會做這兩張圖,是想用這樣「心境上原本的設想&實際發生」對比,讓家長知道:
只要想要耕耘一項「長久的技藝」就不可避免這些掙扎,都必然會發生,而我們不要逃避這些,而是當這樣內心的聲音從心底出來時&抑或是小孩狀況不如以往,就當作是「正常的反應」,也必須要「正向的告訴自己跟孩子」,碰到瓶頸很正常,不如預期很正常,
心態要穩住。
  一開始建立「稍微悲觀」的學習認知,總比「以為學琴會一帆風順,若不如所意就立刻放棄」來的好多了!
🫶葉盈老師也同步將這兩張圖,貼在教室的一樓區域,讓好幾代的家長都能體會這樣的觀念。

2025年9月21日 星期日

葉老師寫給小小音樂家的第728封信 --> 「成熟」比「音樂教育」更重要

 葉老師文章-「成熟」比「音樂教育」更重要

2025年9/21
小小音樂家正式滿 #16年 囉!
𝓗𝓪𝓹𝓹𝔂 16𝓽𝓱 𝓐𝓷𝓷𝓲𝓿𝓮𝓻𝓼𝓪𝓻𝔂
  從2009到現在,你們每一位進來的學生跟家長,都是葉盈老師親自接洽,親自招生進來的~沒換過經營者,也沒換過地方,穩穩地在新莊地區紮根.茁壯!
  如果有人問我:「創業做音樂教育值不值得?」
  我會說,它「值」在讓我心性思想堅若磐石,不斷成長的路上,而在這條路上,我不僅養活自己.養活團隊老師.創造音樂教育的另外一種活法,更讓我變成一個穩定.寬厚.與世界和平相處的音樂教室經營者。
  現在即將邁入經營第17年,對我來說,最難的事情,絕對不是音樂教育的內容.也不是招生的方法.更不是領導團隊的技巧,最為挑戰的絕對是「每一天.每一刻,如何面對經營與生命排山倒海的枝微末節,我們要用什麼態度應對.什麼心態去思考.什麼方法排解」
  這十六年,經營的大小事,並非依據簡單「喜歡」&「不喜歡」這種二分法且單純的邏輯去運作,很多時候不喜歡的事情,常常是我們沒有發現背後的故事跟來由。
我舉幾個例子:
1.曾經有一位「晚娘臉.講話非常不客氣.面目可憎.問超多超奇怪的問題」的媽媽跟我諮詢,當時試上完我真希望她不要成為我們的學生,趕快走去別的地方找,但她"不如我願"還最後還是報名小小音樂家。
我一開始真的覺得跟她講話非常不舒服,但跟這位媽媽越漸熟悉之後,發現她是一個刀子嘴內心超柔軟的媽媽,她會表現出這樣的態度,是因為她向來包山包海,對工作鞠躬盡瘁,也因為小孩犧牲自己大好職涯,跟婆家往來發生很多糾紛,老公什麼事情都不幫忙,這讓她生命中產生很多怨念,被現實輾壓的結果,卻因活得太真完全不假以修飾自己的怨氣,所以給人不舒適的感覺。
與她實際相處後,比剛表面的她好相處很多,也開始知道怎麼跟她相處跟溝通,這樣的人需要的是「肯定她的價值&偶爾能聽她訴苦」,現在我們溝通很流暢也無礙,也因為這個案例提醒了我,我們看人不能只看表面要能看穿人的"本質"。
如果我內心沒有改變,執意這個家長「就是一個難搞之人」,我想我只會想躲著她,看到她心情就盪
我這十六年來,覺得自己越來越成熟,是因為我開始願意保持好奇心,「即使是不舒服的狀態,去理解背後的成因跟故事」,所有不舒服的狀態,也許還是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比較舒服,但勢必能用另外一個方式解讀,而人的際遇隨著視角換位思考,會失去那道刺向對方,也反刺回自己的不適。
2.被附近同業暗箭不斷
我常常被罵,可能因為「在明處」,這件事情已見怪不怪,印象最深刻的案例是,同業多年前在附近百貨業賣鋼琴,只要是我們學生去她櫃位試彈,她知道是小小音樂家的學生,就數落那位家長,順便把葉盈老師罵到臭頭,後來經我所知,她必須要透過「數落別人.罵翻別人來證明自己的好」,這樣「沒自信」的表現,就是用攻擊別人來武裝自己的脆弱,當我知道「可惡之人必有可憐之處」,我的心就得到理解,這個世界就是有不同的人,對於同一件事情表達就是會與我們不同~而「理解不同」就是成熟的第一步。
因此我只是不斷的繼續努力,也不打算當迴力鏢反擊了,因為我已把自己提升到那些攻擊早已"小於我"也回應我爸曾說的:不遭人忌是庸才。
3.再來領導這件事情,我要繳了非常多學費,吃了很多虧,做了很多不對的事情,才發現原來領導也是一門非常需要「成熟」,而成熟度不夠的領導者,絕對會在領導的路上,不停與底下老師發生摩擦跟動不動心結。
當越來越多家長跟孩子需要新莊 小小音樂家音樂教室這個"教育項目"來豐富孩子的童年,我就即刻領悟到:一定要將某些教學工作交棒給別人,只因為我們時間有限.也因為我們會變老。
「教人做」比「自己學」更需要學習我看到新生代的優秀,從來不會自漸行穢,反而欣喜萬分,由衷希望他們在音樂教育有自己的舞台,能用音樂教育養活自己,不要因為沒有找到"對的學生跟家長"而對音樂教育大失所望反之轉行或者結婚後就只能在家洗手作羹湯,我懂得看到他們的特質,從他們的「質」打造屬於他們的教學風格。
我們是女性團隊,每一位音樂老師都是很珍貴的資產:他們常常面臨到的是:結婚生小孩後的老師,因為我們工作時間的問題,被夫家指使必須在家做牛做馬,能在夫家也抬的起頭「我是一個音樂老師而不只是誰的妻子跟誰的媽」也是我心上的使命~。
運用觀察力,發現老師們獨特之處,這是我這十六年來訓練出的超能力,而我的工作,還要與團隊老師"能在一個良好的甜蜜距離",不讓老師覺得常常找不到我.消失不見,也不靠近到好像什麼事情由我來主導,這真的是成熟跟智慧的人才做得到,然後我在面對一個教學流程,我自己摸索可能花8年,而我需要「整理出」2年就能完成我曾經在伸手不見五指的路上走過的知識與sop。
團隊的老師需要的不是「我一直做」,而是在關鍵的時刻,我給予某些當頭棒和的提點以及智慧的觀點,需要踢她一把但又不會讓他們喪志,需要直接告訴老師「她沒想到的重點」.並提醒「現在最關鍵重要的事情是什麼」,甚而需要我出面當黑臉,講些直接的話,幫助當事人快速地了解這件事情的脈絡。
  再來「成熟」,還有照顧自己的家庭.事業跟健康,這我實在還有太多不足之處,也常常在關鍵時刻爆炸,以前如果處理順序不妥會嚴格指責自己,而越漸成熟後,我會擁抱做不好的自己,並跟自己說:只是需要多一點練習,沒事沒事!
  在面對多件事情排山倒海一起來的時刻,我們有沒有能力先對一個人說「可能要等我一下」,抑或是說「這件事情我可能暫時無法做」,或者是「先靜下來,排一下順序」?
  經營的每一天,沒事的時候就沒事,悠哉的時候超優哉,有事的時候會是這樣:音樂會一大堆鳥事.招生哪個班人數又不足,哪個班人數又爆掉,自家小孩韵寶又突然要我幹嘛幹嘛.誰又對我進行某一個專案上的邀約.突然門鎖又壞掉.還有家務事.然後牙齒又在痛...,這些事情都不是「壞事」,但,即使是拒絕,我們都還是要「回應」,「怎麼回應」不停燒我腦,面對這一大堆「待回應」的事情,不是不能有情緒,而是光是情緒發洩並無濟於事,所以「穩定的成熟」的精靈又會出來幫助我了。
  這十六年,發生過無數大小事,這漫漫長路的心智訓練
讓我一次次,從「以自我為中心」趨向「看到別人的需要」,從「打贏基本生存戰」趨向「幫助更多家長找到理想中童年的學習項目」
從「對於不喜歡的事情急於大排斥」到「我知道怎麼面對」。
  這些「成熟化」過程,都是一次又一次刻苦成長經歷,讓小小音樂家音樂教室不光只是一間讓家長孩子喜歡的音樂教室,更是台灣音樂教育探討經營,更有底氣得去探究如何兼顧商業紅海卻也能活出獨特經營法 -首屈一指的指標,而「葉盈老師」也在這個市場有某一些舉足輕重的話語權。
  第十七年.十八年...希望這樣「修練自我」「成熟」「穩健」的生命內核,能夠讓更多來小小音樂家音樂教室上課的孩子跟家長,感到「我幫孩子做一個很正確的童年決定-選擇來小小音樂家上課」
  而葉盈老師,知世故也彌天真,當我懂商業的操作,卻也維持一種初心良善的「天&善良」
敬小小音樂家🍻
‖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

2025年9月15日 星期一

葉老師寫給小小音樂家的第727封信 --> 學音樂的「無用之用」

 葉老師文章-學音樂的「無用之用」

  2009年葉盈老師開小小音樂家至今快屆齡16年,很多人問我「為什麼選擇要出來創業開自己的音樂教室?」開音樂教室會賺錢嗎?大家會想要學音樂嗎?
(叛逆的我,大學時期就一直思考著,為什麼每間音樂教室在門口都要貼學生的檢定成績跟比賽成績?難道只有這樣才能吸引家長嗎? 我就想要自己證明)
⬇️對我而言代表最大的意義在於:
用自己的方式與這個世界對話、用自己的方式教出我想教出的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建構團隊、用自己的中心思想傳遞音樂教育的價值跟思想。  
  而事隔十五年,我從來沒在教室貼過榜單,但也成功讓小小音樂家音樂教室在新莊區成為大家學音樂的優先選擇,不敢說自己是成功的經營者,但我成功讓我學音樂"無用之用的思維"感染到新五泰真心想讓孩子學音樂的家長。
  大家如果長期在看我的臉書.粉專,應該不難發現,我幾乎不會po我教室學生檢定.比賽的成績(即使我們教室有非常多檢定比賽的好成績),原因是因為:這不是我「吸引家長來小小音樂家的方式」,即使有比賽跟檢定的好成績也 #不等於 小小音樂家要"定調"於檢定跟比賽~。
  我非常清楚大多數家長要讓孩子學音樂的最終目的:「不是要檢定比賽的成績」,但為什麼?家長還是會一股腦兒帶孩子檢定比賽?呼應我標題所寫:就是因為多數家長看待音樂學習,多半無法明確論述「學音樂到底有什麼"用"」?
  也因而多數音樂的老師不會解釋.不知如何呈現學音樂的「無用之用」,
才用這種"既.簡單.又粗暴"的方式(檢定.比賽)來呈現學音樂的無用之用~
  聰明又懂邏輯的你,若看懂上面的論述,應該不難懂,我不是全然反對檢定跟比賽,而是如何恰如其分地使用這種很標的化的成就?
  人生不能只有怒罵這個世界,卻又只能癱手無能為力。因此這十幾年,我不段寫文章.辦活動.講自己得論點給很多家長聽,舉辦講座.然後不斷充實自己~,目的就是"以具體行為"微小且持續的讓更多人發現音樂教育價值。
  以下是我認為學音樂比較健康.平衡.且也看得到用處的方式:
✅我認為的是:

小朋友在學音樂,應該要「先」能知道怎麼學.怎麼練習?
1️⃣感受到快樂
2️⃣有基本的能力
2️⃣喜歡音樂課的氛圍
4️⃣用快樂的方式學習樂理 

然後進而:
5️⃣把音樂與家庭連結
6️⃣能夠有表演能力
7️⃣進而把音樂帶動到戶外~

在這一切都建構比較完善,再去想那些比較標籤化的成就~

  也許與那些比賽常勝軍一比較之下,或許無法與那些人的優秀比較(那些人的優秀是只會彈那一首曲子),但能夠把音樂學得比較健康.平衡.快樂.跟"知道為何而學"!
🫶分享我的恩師州麗老師寫"學這些有用嗎?跟大家分享唷!
本篇文章是我去年寫的"舊文重新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