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老師文章-韵韵團體鍵盤班畢業囉!
韵韵的團體鍵盤班,就在上週四完成結業!這一年半的團體鍵盤班不僅奠定孩子:
♫清晰的樂理基礎.
♫練琴習慣的認知建立.
♫日復一日的練琴日常.
♫好夥伴的互相切磋扶持(一起玩).
♫經歷三場團體鍵盤班&一場草地音樂會的洗禮.
♫三位媽媽們的互相配合(常常是互相取暖)
每堂課最後10分鐘媽媽進班抄聯絡本作筆記.享受花花老師各式好玩跟創意,風風火火的一年半,套一句在育兒生涯常常放在心中的話:「長大後也許孩子不記得,但媽媽會一直記得~」。
以下是我這一年半以媽的身份的真實心得感想: 第一:同理心的建立 很感謝韵韵讓我展開對於"陪練琴"的修練功課,讓我展開了同理心跟好奇心「到底陪練的me,會不會變成一個囂查某(台語)?」
很不幸也很幸運的韵剛好也不是一個練琴很乖的孩子,練琴練到一半在地上滾來滾去是日常,趴在鋼琴椅子上說好累好累是每次都會產生的狀態。還有幾次叫她去練琴死給我賴在床上叫也叫不動,甚至還有一次氣到讓我說出:「我們現在就去跟花花老師說韵不想學鋼琴!」當下的心情是既無助又沮喪~想哭的竟然是為娘的我,而不是小孩啊! 要不是自家的女兒也是這樣走過來,恐怕我對於家長陳述給我的狀況,我真的會無法親身體會,因為這段陪練經歷,我變成是一個更有同理心的老師,我更知道支撐母親繼續陪伴練琴的動力是:
『提高自己的認知.足夠的耐心.不要有太高的期待.非常確立遠方的目標』-這四件事情。
第二個:「時間」的問題是大人而不是孩子 「我那個學生才幼兒園而已ㄋㄟ~怎麼會沒時間練琴?」這是我很常在經營社團由"音樂老師"發言的一句話~
說真的年輕時的我也很納悶,這句話我在陪韵韵練琴的這一年,我終於懂了!其實根本不是小孩沒時間練琴,而是
「家長沒有時間跟力氣陪小孩耗」 幼兒園反而是更吃"家長有沒有時間&有沒有心要陪練?"
每次韵要音樂會的時候,其實是練琴要更密集的時候,這我知道!但變成是媽媽我做不到!韵要表演的時候我更忙碌阿,光是工作的事情就搞死我,身心俱疲,每天都厭世,我連陪他練琴都容易惱羞氣到跳腳,更遑論"多練琴"的事情~
所以當我看懂這箇中的邏輯跟脈絡,我在帶我學生學琴的時候,我不是花更多力氣指導音樂的技巧,而是投注更多時間提升他們的學習情緒&安慰家長孩子練琴狀況本來就是會時好時壞.要有耐心。
第三個:具體的稱讚&適切的提醒要並行 當家長的一定要懂得:稱讚要具體!
不要流於空泛表象的稱讚很虛的說:「哇!你好棒啊!」取而代之的是看清楚孩子今日進步在哪,然後給予更明確的回饋:
「你這禮拜練琴,原本都會賴在地板上,今天練琴賴在地板的次數只剩下一次了耶!你好棒喔~」
適切的提醒則是,最後十分鐘老師有提醒要注意的事情,最好是小朋友跟家長都要一起記得,然後互相提醒~例如:「昨天老師說要念預備拍123」,在練琴之前,我會提示韵韵,老師昨日說什麼?想過後再彈下去。
第四個:我自行「去標籤化」 這個社會對於「家長是什麼職業,小孩就應該在這個領域表現很棒」"抑或是「從事什麼職業,就應該在這件事情上得滿分」
ex:精神科醫師就應該不會有憂鬱症.婚姻諮商就應該不太會有婚姻的問題.健身教練隨時體脂都要18%.老師的小孩德智體群美都要很優秀.營養師怎麼還會亂吃零食.......
有時候我都可以感覺到諸多家長貼在我身上的標籤,大家對我或者對韵也覺得:「葉老師應該很懂得如何帶孩子練琴?」、「韵練琴應該很主動」、「韵以後應該也會走音樂這條路」
事實上,不管大家貼在我或女兒身上哪些標籤,我都「自行去標籤化」,因為不管我在音樂教育上多麼成功.經營的多麼風風火火光輝燦爛,這終究是我的人生.我的努力.甚而是我的命運,其實跟我女兒並沒有直接的關係,縱使陪伴跟給資源是我們家長的責任,但我視女兒為獨立的個體。
即使相對不懂音樂的家長相對比較有資源跟方法,但仍然無法直接帶入:「韵的音樂就應該比較強」、「韵就應該得音樂比賽第幾名?」、「如果韵沒有達到音樂的成就就很丟臉」。聽到這些我都是毅然決然 #直接去標籤化。 韵要走什麼路,還是要由她經過探索跟思考後,再決定。而不是指著她的鼻子:你就是要繼承媽的衣缽跟寄望去比賽!
沒有這種框架之後,坦蕩蕩的過人生,因此更無須背負:因為是音樂工作者所以"只"呈現孩子<完美.很乖.很自動>的這種假象,其實我們是人,我們都有瑕疵,也要擁抱這些瑕疵,~用這種基礎出發,才是真誠!
未來我也會繼續用認真但沒有過分的期望下,繼續帶孩子走個別課這條路~
音樂的路程真的很長遠,陪練之路常常感覺像行走在稀薄的空氣般,時而糾結時而看到閃爍微光,時而快放棄了時而又被孩子練琴可愛表情給萌到~
願我在這條路上與女兒共同攜手,一起成長.互相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