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的小大人要聽什麼?- 葉盈老師受邀校園演講紀錄
榮幸接到 臺北市立大學音樂學系教育組林小玉教授邀約進到班級講一場50分鐘的演講,很喜悅很緊張,我面對的是一群「青春洋溢.生命有無限可能」&「手無寸鐵喊破喉嚨都覺得不夠大聲」的年輕少男女。



就在這三個目標制定後,我就知道我該做什麼了!我一直在談的
"音樂教育".
"音樂教室經營"都不是我該在這次演講講的~
我重新設計一份PPT 「#音樂系大學四年我要做些什麼?」
我歸納以下重點:






\
不改<中肯王>的葉盈老師style,我不僅會談經營還很會鼓勵年輕人~(另外一個專長),若要我講的很隱諱跟很客氣卻騷不到癢處那就失去學生花50分鐘給我的意義~
我在設計一場演講,我一定是站在"聆聽者"的角度,絕對不是"一廂情願我想講什麼就講什麼",今天面對的受眾是18-22歲之間的#小大人 #Kidult
什麼是"#有可能其他長輩都無法好好跟他們講而我願意好好跟他們談"的議題。
\
19-25歲這段時間,可說是黃金少年也是慘綠少年,這段時間擁有的是不會累的身體跟空蕩蕩的心,但也是人生最徬徨的年紀,除了想明天跟我隔壁的男女友要去哪約會外?
「我以後要走演奏還是教學?」
「我能成為怎麼樣的大人?」
「我能夠在這個世界的什麼位置?」
這是大家會很茫然的議題~,有思想有行動的人,絕對能夠從價值接受者走向給予價值者~端看,我們到底在人生的這段路程,接獲什麼樣的"大人"給他們什麼養分?
如果產學之間是光譜的兩端,過去的我就是在<產>的這端貢獻自己的思維.價值.影響力,早已與學術環境明顯的脫鉤,連母校輔仁大學也幾乎都沒回去了,今天能夠進入學校,感受大學校園的氛圍,看到年輕人可愛的臉龐跟迷茫的眼神,無論自己講的是否能被準確接收,我都感覺這是一趟療癒身心的上午~
更何況,當天演講,快40人中多數人是聚精會神,真的只有兩個人趴下來(睡覺or閉目養神),我學生的時候真的也常覺得我趴下來睡覺老師一定不會看到,但是其實老師看得一清二楚阿哈哈哈哈哈哈哈!
\

以前我們19-22這階段最在意的:我主修考第幾名?我有機會受到主修老師的愛戴嗎?我男朋友怎麼對我冷淡了?我宿舍抽不到怎麼辦?我媽給我零用錢有夠少我錢哪來?
但即使我邁入中年之際回望會覺得這些煩憂很微不足道,因為我們邁入中年的煩惱更硬,但...我卻不會因為<這總有一天會過去,那有什麼好煩的啦?>而如此忽視年輕小大人的煩惱跟困惑,跟他們站在一起,並且引領她們看遠又看近,打開思維的視角,是我當日演講的工作~

如果未來,有機會再到校園演講,只要我時間允許,議題也是我能講的,一定義不容辭前往!